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引用
中国的传统器乐原来主要以宫廷音乐、文人音乐以及与信仰、礼俗仪式密切相关的地方性乐种,戏曲、曲艺中的过场伴奏等形式存在.伴随20世纪现代民族国家进程与西方艺术音乐的参照,一种脱胎于传统存在方式的“国乐”,进入了音乐学院建制,并在几代音乐人士的努力下,逐渐稳定为“民族器乐”表演专业,并以“国乐”“民乐”“华乐”“中乐”等称谓出现在不同地域的华人世界.百年来,这一表演专业所涵盖的器乐,也自然以顺应这一流脉而产生的“民族管弦乐队”之常规乐器为主,结合不同地方特色乐器的补充,构建起各地音乐学院乐器表演“大同小异”的专业方向.它作为20世纪迄今的“新传统”,完成了科层制的教学体系,积累了包括古代传谱、民间音乐典籍化,以及自刘天华以降愈益丰厚的创作所共同构成的曲目文献,并在传统与当代的张力中围绕不同乐器演奏,各自整理、发展出丰富的表演技法,共同完成了“民族器乐”作为国族话语下“普遍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过去”传统(古典、地方和少数民族音乐)中的民族器乐尽管蕴藉着令专业学子惊叹的艺术性和文化精神,却不得不以“原生态”为冠,被卷入一种“遗产化”的命运.而就传统音乐传承和作乐方式核心的表演者之演奏活化,也转变为以作曲家作品文本为中心.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由音乐生产过程中表演者的主体性出发,思考传统音乐实践性的音乐构成观及其内涵.就“表演者的主体性”“谁的表演与语境”“社会转型中表演者的多重叙事能力及创造”问题的探讨,反思表演者的当代处境,以及由实践本身认识、传承并拓展表述能力,在流变中保持创造力(creativity)和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之间的张力.

民族器乐、新品(乐)种、典籍化、表演者主体性、演奏活化、表演语境、当代演释

2

本文根据作者2018年12月6日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同名课程中的同名讲座,以及2019年5月8日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蒙古族马头琴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上的讲座记录稿修改而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

202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74-9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音乐学

1003-0042

11-1316/J

2

2020,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