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047/j.cjap.5938.2020.062

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及导管末端注药装置在大鼠鞘内置管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n=30)和改良组(M组,n=30).C组使用尖端磨平的20G针头穿刺置管,置入微量导管后于大鼠颈部两耳间穿出,留置2~3 cm,导管末端热封后游离放置;M组使用鞘内穿刺置管针进行操作,并以微量注射旋塞保护鞘内导管末端.术后1d评估两组大鼠运动功能,分别于术后1、3、7、14、21 d进行利多卡因试验,至30 d鞘内注射亚甲蓝定位,观察并记录鞘内导管位置;记录两组鞘内给药操作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上述时点两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术前及术后一周行旷场实验,评估两组大鼠自主活动情况.结果:运动功能分级:C组Ⅰ级75.9%,Ⅱ级20.7%,Ⅲ级3.4%,M组Ⅰ级96.7%,Ⅱ级3.3%,M组运动功能分级Ⅰ级占比率显著高于C组(P<0.05);利多卡因实验和亚甲蓝定位导管位置显示:C组分别于置管后第14日、21日各有1例脱落,至置管后第30日,共有4例导管脱落,而M组导管均在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组鞘内注药操作时间多在1 min左右,而C组超过3 min,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WT变化情况:两组置管后一周内PWT有波动,第3日降至最低,两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置管后7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旷场实验:M组置管前后在总路程、中央区活动路程以及运动时间和速度等方面均无差异,两组间各指标之间相比也无差异.结论:改良型大鼠鞘内穿刺置管针较常规穿刺置管工具穿刺效能一致,但对大鼠运动功能影响小;微量注射旋塞能有效避免鞘内导管脱出,快速便捷完成注药,并对大鼠自主活动无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鞘内置管、大鼠、蛛网膜下腔、疼痛、微量注射

36

R332;R614(人体生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福建省财政专项基金

2020-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83-2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000-6834

12-1339/R

36

2020,3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