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3-3289.2000.11.041
MR介入临床运用
@@ MR成像具有良好空间、时间和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平面多功能成像和无放射线损伤、无造影剂副作用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临床发展介入技术的重要手段,并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1 MR成像系统
1.1 闭式和开放式MR设备 Mueller等[1]1986年首先提出在肝肿块中运用MR成像导引活检或抽吸细胞学的概念,并做了临床试验。紧接着,Lufkin[2]等将该技术最早运用于人体头颈部活检,逐渐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乳腺,脑,纵隔,腹部和肌肉骨骼等全身各系统的诊断和治疗。初期这些技术都是运用传统的闭式MR成像系统,术者不能充分接触患者,没有超声和CT导引方便,限制了其临床运用。直到1995年,新的开放式MRI仪应运而生用于临床[3],恰好完成了MR介入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开放式MR成像系统能使医生直接接近病人,床边图像显示,可结合各种介入和外科器械,成像质量高,同时灵活控制成像方向和层面,即时反馈介入治疗过程的全貌。目前,开放式MRI仪的生产已成为国外MR开发和研制的主流方向。
成像系统、临床运用、开放式、诊断和治疗、介入技术、软组织分辨率、放射线损伤、主流方向、治疗过程、外科器械、图像显示、临床试验、临床实践、良好空间、即时反馈、肌肉骨骼、活检、功能成像、导引
16
R445.2;R815(诊断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0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