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 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发病高峰在9月;登革热在工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1);登革热在有蚊虫叮咬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蚊虫叮咬史人群(P<0.01);登革热在有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P<0.01).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热度最高峰值为40.5℃,平均热度最高峰值为39.1℃,以不规则发热为主;87例(67.97%)患者出现皮疹,食欲减退者92例(71.88%),恶心呕吐者46例(35.94%),腹痛腹泻者27例(21.09%).128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标本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抗体阳性者112例,IgG抗体阳性者35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均为阳性.128例登革热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2例阳性标本;其中DENV-1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分型(P<0.01).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发病以DENV-1型病毒多见,且临床症状典型,早期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登革热、流行病学、病原学
10
2018-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