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连续胸外按压与间断胸外按压临床效果与生存预后的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81/j.issn.1000-503X.9940

院前急救中连续胸外按压与间断胸外按压临床效果与生存预后的比较

引用
目的 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进行连续胸外按压(CCP)或间断胸外按压(ICP),回顾性比较这两种胸外按压方式的临床疗效、生存预后.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院前急救当中,因非外伤性心跳骤停、需急诊医师心肺复苏(CPR)的患者114例,将进行CCP的患者纳入CCP组(70例),将进行ICP的患者纳入ICP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相比ICP组,CCP组患者的胸外按压分数更高(0.85±0.05比0.75±0.06,t=9.868,P=0.000)、每分钟按压停顿次数更少[(3.5±1.6)次比(6.9±3.8)次,t=-10.669,P=0.000].而两组患者到达急救点至CPR启动时间、CPR持续时间、电除颤次数、送往医院前气道建立人数、气管插管时间、各种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ICP组,CCP组患者转移到医院的人数更少(42.8%比56.8%,χ2=0.198,P=0.032)、自主循环恢复(ROSC)人数更少(28.5%比47.7%,χ2=0.191,P=0.038)、复苏成功率更少(20.0%比38.6%,χ2=4.470,P=0.029)、出院存活人数更少(8.6%比22.7%,χ2=0.487,P=0.041).两组患者ROSC时间、1个月存活人数、半年存活人数、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活的患者中,2例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从心跳骤停到CPR时间每增加1 min,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4.7%(HR=1.047,95%CI=1.003~1.093,P=0.034),从CPR到ROSC间隔的时间每增加1 min,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2.1%(HR=1.021,95%CI=1.003~1.038,P=0.020),格拉斯哥评分等于1分的患者比格拉斯哥评分大于1分的患者出院后180 d内死亡风险增加55.1%(HR=1.551,95%CI=1.022~2.355,P=0.039).结论 从心跳骤停到CPR的时间间隔越长、从CPR到ROSC的时间间隔越长、格拉斯哥评分等于1分是患者出院18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CP对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生存预后可能并不优于ICP.

胸外按压方式、院前急救、心跳骤停

40

R459.7(治疗学)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67

2018-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73-4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000-503X

11-2237/R

40

2018,4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