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985.2019.01.008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中E选择素与P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E选择素、P选择素在溃疡性结肠炎 (UC) 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6月健康的雄性 (Sprague Dawkey, SD) 大鼠65只, 分为空白对照组 (n=12) 和实验组 (n=53) .空白对照组不处理, 于实验组中随机选取12只SD大鼠进行预实验, 筛选最合适剂量的TNBS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造模剂构建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剩余大鼠进行正式造模, 按不同的解剖时间将其分为A、B、C组, 各12只.通过每天观察体重及一般情况 (精神状态, 粪便形状、颜色等) 的改变, 依据疾病活动指数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评分, 记录实验大鼠状态, 初步判断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别于第3、7、14天处死大鼠, 使用大体形态损伤指数 (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 CMDI) 对结肠评分, 判断溃疡程度, 采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中E选择素、P选择素的含量指标, 同时评估结肠病理改变, 综合得出E选择素与P选择素的含量与溃疡程度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大鼠的DAI、CMDI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且实验组结肠组织的病理情况镜下溃疡改变显著.空白对照组、A、B、C组间的E选择素、P选择素含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溃疡性结肠炎由逐渐严重至恢复的过程中, 各实验组肠黏膜组织中的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均先逐渐升高随后下降, 但C组含量仍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 随着结肠溃疡程度加重, 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升高.随着结肠溃疡程度减轻, E选择素和P选择素水平降低.E选择素与P选择素可能起到了促进UC病情发展的作用, 可作为UC诊断的动态参考指标, 以及为临床研究UC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UC、SD大鼠、CMDI、DAI、P选择素、E选择素
16
2018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11230012;2017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1123002;2017年齐齐哈尔医学院团委课外科研课题第15批
2019-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