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LL-3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655/zgywylc2014.08.02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LL-3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多系统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其确切机制不明。目前已知SLE的发生与干扰素α(IFN-α)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的过度激活密切相关[2],新近的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Ts)在IFN-α大量产生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LL-37,它是人体内发现的抗微生物肽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可通过Toll样受体9(TLR9)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导致IFN-α的释放,IFN-α使中性粒细胞在其表面大量表达LL-37,NETs过量产生并再次激活pDCs产生IFN-α,形成正反馈环路,在SL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4]。本研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LL-37的浓度,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检测、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自身免疫病、免疫复合物、抗微生物肽、多系统损害、自身抗体、临床意义、过度激活、固有免疫、干扰素α、反馈环路、样受体、细胞外、人体内

R39;R73

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20140313012-4

2014-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69-10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药物与临床

1671-2560

11-4706/R

2014,(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