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预防再狭窄的机制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2560.2011.05.014

雷帕霉素预防再狭窄的机制探讨

引用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雷帕霉素对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防止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新西兰白兔,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复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再行髂动脉内膜损伤术复制再狭窄模型,随机分为3组:单纯损伤组、雷帕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雷帕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又随机分别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对各组进行肌肉注射雷帕霉素、口服抗血小板药和调脂药的干预.4周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细胞,即增殖细胞;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雷帕霉素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显著减少(P<0.05),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改变(P<0.05);血管壁增殖细胞PCNA及NF-κB、ICAM-1的表达均降低(P<0.05),降低程度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P<0.05);②联合组和雷帕霉素组相比: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均减少(P<0.05),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大,上述指标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壁增殖细胞PCNA及NF-κB、ICAM-1的表达降低(P<0.05),降低程度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P<0.05).结论 雷帕霉素可防止再狭窄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注射剂量与新生内膜增殖程度有相关性,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进行干预比单用雷帕霉素效果更加明显.

冠状动脉再狭窄、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

11

R54;R33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青年基金20090206

2011-06-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24-52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药物与临床

1671-2560

11-4706/R

11

2011,1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