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遗传学检测方法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早孕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遗传学检测方法比较

引用
目的 比较G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等技术检测早孕期自然流产样本的结果,探讨这几种遗传学检测技术检测早孕期自然流产样本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354例进行遗传学检测的早孕期自然流产样本,其中G显带核型分析181例、FISH116例、MLPA43例和CMA32例.结果 181例G显带核型分析成功率86.2% (156/181),检出69例异常核型,阳性率44.2%(69/15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3例,平衡性结构异常6例;116例FISH检测均成功,检出53例异常(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45.7% (53/116);43例MLPA检测均成功,其中4例异常(13、18、21、X、Y染色体数目异常),阳性率9.3% (4/43);CMA检测的标本32例均成功,异常结果20例,阳性率62.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亚显微结构异常(5Mb以下的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结论 和其他方法相比CMA技术快速、成功率高,能够明显提高检测范围和样本的异常检出率,在旱孕期自然流产样本遗传学分析中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微阵列芯片、荧光原位杂交、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25

R394.3

南京市2016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05018

2018-0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9-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006-9534

11-3743/R

25

2017,25(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