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汉地区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史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2.011

试论武汉地区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史

引用
为了更全面地揭示岩溶发育特点,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了武汉地区构造演化和岩溶发育史.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武汉及周边地区地壳运动以整体升降为特点,各时代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发生的两次大的海进-海退作用分别形成了石炭 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套碳酸盐岩系,为武汉地区岩溶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中三叠世期末的印支运动产生的强大的NNE SSW向挤压应力,形成NWW SEE走向的线状褶皱,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平面分布格局.晚三叠世-侏罗纪,武汉以西及北部等地隆起,东部及东南部的梁子湖地区在襄樊 广济等断裂的控制下逐步开始凹陷.这一时期内,地表、地下水总体向东部梁子湖凹陷汇集,控制了武汉地区第一期地下岩溶的发育.白垩-古近纪,武汉及周边地区地壳活动表现为差异性沉降,接受沉积,岩溶作用停止.新近纪-早更新世,武汉以西的潜江凹陷继续发展,而武汉地区则总体隆升.该时期内古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地下水由东向西流动,第二期地下岩溶也自东向西发育.中、晚更新世时期,武汉及周边地区总体下沉,广泛形成厚10~30 m不等的老粘性土层覆盖于前二期岩溶之上.由于相对不透水层的阻隔,这一时期内岩溶作用基本停止发生.全新世时期,地表水的侵蚀作用部分地破坏了老粘土盖层的连续性.由于碳酸盐岩分布于现长江水体以下10~20 m,侵蚀基准面远高于碳酸盐岩的分布高程,地下水活动很弱,岩溶作用很弱或未发生.

构造演化、岩溶作用、岩溶发育史、凹陷、碳酸盐岩条带、侵蚀基准面

32

P642.25(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武汉地铁集团地铁工程岩溶专题研究项目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5-20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岩溶

1001-4810

45-1157/P

32

2013,3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