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与规划方法探究
从绿地生态网络的研究现状入于,梳理近年来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构建、评价及优化的常用方法,发现现状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存在源地提取主观性较强、忽略结构性景观要素、连通性的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阻力面构建依据不够科学等问题.而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路径法的生态网络构建框架综合了现有结构性景观要素识别、连通性分析以及潜在廊道网络构建等方法,以连通性水平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依据,为景观格局分析、生态源地的识别与结构性廊道的提取、斑块廊道重要性的定量分析及阻力面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MSPA的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包括MSPA对于尺度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边缘宽度值的设定对于不同物种生态规划的意义、基于MSPA和连通性分析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评估及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对于不同绿地类型生态建设的差异性指导及可操作性探讨,为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风景园林、生态网络规划、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评价与优化、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法、研究方向
33
TU986(地下建筑)
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编号2016GJ-03-02;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共同资助
2017-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