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1070.2012.06.001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引用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导致者最多;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外国的资料显示,被诊断力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有50%的人将会在4年内死亡,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50%的患者存活期只有1年,情况比恶性肿瘤还要差[1].自从200年前开始应用地高辛以来,人们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转变.过去认为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是心脏前后负荷加重致心脏过劳,主要采取针对改善心脏负荷的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类、利尿剂和硝酸酯类等).随后发现心力衰竭的加重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的过度激活有关,进而发展为拮抗神经内分泌因素的现代药物治疗,主要药物包括RAAS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现代心衰药物治疗与传统心衰药物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抑制恶性循环,改善患者预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生理机制是心肌损伤后发生的左室重构,即心肌损伤或负荷增加后发生的各种反应,包括心肌细胞大小、几何学、质量和功能上的变化;重构的范围与心衰病情程度相关.心室重构涉及一系列的细胞和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兴奋与收缩偶联变化、细胞代谢变化和电生理特性异常等.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左室重构、心衰、心肌细胞肥大、病理生理机制、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生物化学过程、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系统、内分泌因素、老龄化社会、电生理特性、洋地黄类、心脏疾病、心脏负荷

47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2-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医刊

1008-1070

11-3942/R

47

2012,47(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