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1070.2010.01.018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探讨

引用
目的 观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探讨紊乱性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8例反复心悸患者,经体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或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标测准确定位房速的起源部位,进而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窦性心律下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先构建左房及肺静脉解剖图,之后在Remap模式下行激动标测,确定房性期前收缩(PACs)和(或)房速(AT)发作时首个心房搏动的最早激动起源位置.用盐水灌注导管先在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若PACs或短暂AT消失则认定为有效.如果标测AT起源于肺静脉,若消融前伴频发PACs和短阵持续性AT,消融一侧肺静脉后均立刻消失,可较肯定确定其起源,则只进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若术中自发PACs和短阵AT较少,考虑到存在起源于其他肺静脉的可能性,则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直至经Lasso电极证实达到完全电隔离.术后1周内复查动态心电图并随访至术后24个月.结果 8例患者术中都有自发性PACs及短暂非持续性AT.经标测确定最早激动点分别起源于RSPV 4例、RIPV 1例、LSPV 3例.8例患者局部消融后PACs和房性心动过速均消失.其中4例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另4例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至完全电隔离.消融前后PACs数量分别为17815.3±10870.5 和 26.9±17.2;术前AT阵数为312.5±536.3,消融后无AT发作,并无任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部分紊乱性房速的机制可能是位于肺静脉单个起搏点的自律性异常所致,由于异位激动的传导路径以及传导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了P′波的多形性以及心房紊乱心律的发生.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机制、三维电解剖标测、射频消融

45

R541.7(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0-03-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7-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医刊

1008-1070

11-3942/R

45

2010,45(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