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细菌流行特征、致病机制及防治新措施
食源性人畜共患病细菌引起的感染与世界范围内人畜细菌性疾病的高发病率直接相关.许多国家每年报告数百万例食源性疾病和/或慢性并发症.据估计,食源性细菌性疾病影响全球2-6亿人,每年有42万人死于食源性胃肠道疾病.食源性人畜共患细菌被认为是人类肠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畜禽及其加工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畜禽是这些肠道病原体的主要携带者,在疾病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这些肠道病原体在全球造成人畜共患细菌的持续流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类细菌含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通常来源于食用动物,能够进入食物供应链,导致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同时这些动物源人畜共患细菌对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具有复杂耐药性,且新型耐药特征不断出现.因此,迫切需要采用"一个健康"的概念来解决食源性动物抗菌素耐药(AMR)危机.近期发表于《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的文章"Editorial:Food-borne Enterobacteriaceae of Animal Origin",系统性的评述了该专题最新发表国内外论文,丰富了食源性动物源人畜共患细菌耐药流行特征及其遗传决定因素、致病机制和新型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43
S852.65(动物医学(兽医学))
2021-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后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