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3.25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为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CIg)在我国的生产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机制""药品管理""不良反应""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Mechanism""Drug administration""Adverse reac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1990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CIg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和临床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68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国外自2002年12月第一个专供于皮下注射用的免疫球蛋白Vivaglobin?问世以来,不同浓度、不同规格的SCIg相继出现(如CSL公司的Hizentra?、Shire公司的CuvitAK`ru等);但我国暂无SCIg的生产研发,且国内医务人员对SCIg的临床应用知之甚少.SCIg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主要成分免疫球蛋白G(IgG)有关,可通过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SCIg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成人和儿童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等;具有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济成本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可维持稳定的生理水平的血清IgG浓度、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自我给药、易于患者自我管理等优势.因此,建议我国血液制品研究人员和企业可对SCIg的研发加以重视,以满足未来更广泛的临床需要.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不良反应

31

R979.5(药品)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医学会科研课题

2020-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78-38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药房

1001-0408

50-1055/R

31

2020,3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