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39/j.issn.1001-0408.2018.24.21
基于数据挖掘的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组方设计
目的:为临床抗胃癌中药组方设计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中药学》(第4版)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的品种、抗肿瘤机制、性味归经特点以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行挖掘、整理,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抗胃癌植物类中药的组方设计.结果与结论:明确有抗胃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共85种,其抗肿瘤机制以抑制增殖/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为主,丰度分别为0.741、0.718、0.447、0.271;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24、0.282、0.200;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12、0.518、0.271;归经以肝、肺、肾、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553、0.424、0.376、0.365;主要涉及品种包括太子参、胡颓子叶、人参、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缬草等.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饮食习惯的改善、毒性应激的减少以及补虚、清热、消食类中药(如党参、山药、熟地黄、蒲公英、山楂等)的应用均会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有利影响.临床应按照"目标调节+整体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的规则进行组方设计,其中胃癌早期宜以抑制增殖/生长为主,应选择性寒、凉,味辛、甘,归肝、心经的植物类中药;胃癌中期宜以抑制侵袭/转移为主,应选择性平、凉、温,味甘、苦、辛,归胃、脾、肝、肺经的植物类中药;胃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应选择性温、平,味苦、甘、酸,归肾、肺、脾、胃经的植物类中药;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胃癌的治疗作用.
抗胃癌、植物类中药、中药组方设计、抗肿瘤机制、性味归经、肠道微生态环境、丰度、数据挖掘
29
R931.71;R285.1(生药学(天然药物学))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2jjA10163;重庆市开州区科技计划项目开科发〔2017〕41号
2019-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407-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