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区居民2011~2015年死因及减寿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7507/1672-2531.201707125

南昌市新建区居民2011~2015年死因及减寿分析

引用
目的 了解南昌市新建区居民死亡水平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卫生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居民期望寿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1~ 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人口和死亡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编程,分析该区居民的死亡率、死因谱、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居民健康信息.结果 2011~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8.38/105,标化死亡率为563.00/105,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x2=788.91,P<0.01);死因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男、女性死因顺位一致.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结果发现30岁之后居民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上升,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主要死因类型不同.该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8.38岁,全死因PYLL为129 087.5人年、PYLLR为39.84‰、APYLL为17.44人年,SPYLL为134 057.00人年,SPYLLR为38.61‰.其中,伤害造成的PYLL为46 191.5人年,PYLLR为14.26‰,APYLL为33.14人年,均为最高;肿瘤造成的SPYLL为48 414.95人年、SPYLLR为13.94‰均为最高.结论 南昌新建区居民死亡率高于南昌市城区居民,但低于江西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减寿分析显示伤害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针对性开展三级预防对降低居民死亡、提高期望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死亡率、期望寿命、寿命损失、伤害、肿瘤

18

R195.4;R73-31;R56

2018-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1-27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672-2531

51-1656/R

18

2018,18(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