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055.2016.11.14
利奈唑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5年3月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收治的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IE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0±19.4)岁;既往心脏病史:二尖瓣脱垂3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其中1例安装起搏器),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2例,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无心脏病史2例;心脏瓣膜损害情况:左心自体瓣膜4例,右心自体瓣膜1例,左右心自体瓣膜1例,人工瓣膜5例;病原菌:粪肠球菌3例,丙酸丙酸杆菌1例,路邓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血链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细菌对糖肽类及噁唑酮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心脏超声情况:单纯瓣膜赘生物形成5例,赘生物并穿孔3例,赘生物并瓣周脓肿1例,单纯瓣膜脓肿2例;治疗情况: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4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10例,治愈率达90.90%;使用利奈唑胺时间5~56 d,平均(23.6±16.2)d;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无复发;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总共有6例,占54.55%,患者停药和输注血小板或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利奈唑胺治疗IE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可逆性不良反应。
利奈唑胺、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疗效、血小板减少
8
R542.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4A020290010;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6386
2016-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333-1336,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