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1674-4055.2014.01.39
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PK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表现为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而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房颤也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由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引起而非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75岁以上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患者总数的一半[1]。近年来,由瓣膜病引起的房颤发病率逐渐降低,而非瓣膜病性房颤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在临床上,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因卒中事件而导致的死亡及残疾,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目前临床上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及两类口服抗凝药物优势及缺陷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提供帮助。
非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口服、心房电活动、患者、atrial fibrillation、临床医生、抗凝药物、持续性心律失常、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人口老龄化、电活动紊乱、血栓形成、心房颤动、生理特点、生理表现、抗栓治疗
R541.75(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4-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