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引用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ESC-CM)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研究选用不同种类的心脏毒性药物:蒽环类抗癌药阿霉素(0.2,1,5,10和20 μmol·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0.2,1,5,10和20 μmol·L-1)、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0.001,0.01,0.1,1和10 μmol·L-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0.1,0.3,1,3和10μmol·L-1),分别与hESC-CM孵育,采用实时细胞分析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振幅、规则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在给药前后的变化,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A的心脏毒性.结果:阿霉素各浓度与hESC-CM共同孵育时,细胞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搏动规则指数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20 μmol·L-1的伊马替尼抑制hESC-CM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搏动规则指数和线粒体膜电位;异丙肾上腺素降低hESC-CM的搏动振幅、升高其搏动频率,但此作用具可逆性,对搏动规则指数、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维拉帕米迅速降低hESC-CM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但此作用具可逆性,细胞的搏动规则指数、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变化.测试化合物A和其阳性对照药托法替尼对hESC-CM的影响类似,对搏动振幅的抑制作用成浓度时间相关性,对搏动频率、搏动频率规则指数也有明显的作用,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可以建立一种可行的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结合实时细胞分析法以及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可快速、灵敏、准确的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毒性、安全性评价

26

R965.1(药理学)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Z141100000214001

2017-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95-80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新药杂志

1003-3734

11-2850/R

26

2017,26(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