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大同大学新生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调查
我国原来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一般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从1.2亿将至0.93亿,减少了约0.3亿[1].乙型肝炎(HB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及体液传播.近年来,人们对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传播途径上遏制乙肝的传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特别是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使乙肝母婴传播的比例明显下降[1].此外,一次性医用诊疗器械的普及,使人们在肌内注射及静脉输液中极大地杜绝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随着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不断上升,特别是对边远地区乙肝健康教育的普及,乙肝感染率在婴幼儿中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否在大学生中感染率同样有明显下降尚未报道,为此,笔者对山西大同大学2007-2011年新生入学体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成年人、学生、肝炎表面抗原,乙型/流行病学
26
R512.6+2(传染病)
2013-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4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