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 探讨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4~2018年人院且病理结果明确的443例亚实性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其中建模组296例,男125例、女171例,平均年龄(55.9±11.1)岁;验证组147例,男68例、女79例,平均年龄(56.9±11.6)岁.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本研究模型与Mayo、VA、Brock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KUPH)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实性成分直径比值(consolidation/tumor ratio,CTR)、边界、毛刺征、分叶征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判断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公式为:恶性概率P=ex/(1+ex).X=0.018+(1.436×性别)+(2.068×CTR)+(-1.976×边界)+(2.082×毛刺征)+(1.277×分叶征)+(2.296×CEA).本研究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灵敏度为81.6%,特异性为75.6%,阳性预测值为95.4%,阴性预测值为39.8%.与传统模型进行模型间对比验证,本研究模型预测价值显著优于Mayo、VA、Brock和PKUPH模型.结论 相较于Mayo,VA、Brock和PKUPH模型,本研究建立的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预测价值更为理想,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亚实性结节的早期筛查方法.
亚实性结节、肺癌、良恶性诊断、预测模型
28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9_0899
2021-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