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301.2007.04.026
细胞凋亡与非缺血性心脏病
@@ 1965年,发育生物学家Lockshin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PCD(programmed cell death)一词,用于描述蛾的发育过程.至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概念,从形态学角度描述细胞的生理死亡,并认为这是维持组织细胞动力学平衡的一种基本生物现象,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着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并不断向各学科渗透,人类心血管领域也被证实存在凋亡现象,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在多种刺激因子的诱导下,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细胞凋亡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凋亡、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意义、平滑肌细胞、cell death、组织细胞、学科渗透、心肌细胞、生物学家、生物现象、描述、力学平衡、发育过程、凋亡现象、刺激因子、病理变化、形态学、细胞学
5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07-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