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371468-20211018-00589
归因方式在挫折情境与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一般攻击模型框架下挫折情境、归因方式对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筛选出具有内、外归因倾向的青少年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有挫折、无挫折)×2(内归因、外归因)混合试验设计,并使用挫折情境任务、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使用E-prime 1.0编写SC-IAT的试验程序,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双因素方差分析、简单效应分析以及事后检验。结果:挫折情境对个体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8)=6.78,
P<0.05,偏
η2=0.11和
F(1,58)=17.59,
P<0.01,偏
η2=0.23)。挫折的情境中被试的外显攻击性[(83.43±15.05)分]和内隐攻击性[(-0.06±0.35)分]高于无挫折的情境中的外显攻击性[(80.54±12.40)分]和内隐攻击性[(-0.33±0.49)分]。挫折情境对不同归因方式被试的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8)=4.90,
P<0.05,偏
η2=0.08;
F(1,58)=8.68,
P<0.01,偏
η2=0.13)。挫折情境对内归因被试(
D<0)的外显攻击性有较大影响[有挫折:(82.90±12.98)分;无挫折:(77.56±10.16)分],而对外归因被试(
D>0)的内隐攻击性有较大影响[有挫折:(0.07±0.35)分;无挫折:(-0.40±0.45)分]。
结论:挫折情境对青少年的外显、内隐性攻击的影响受到归因方式的调节,一般攻击模型适用于解释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
挫折情境、归因方式、内隐攻击性、外显攻击性、青少年
31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NJSY20031;General Projec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NJSY20031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