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断奶仔猪水肿病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大肠杆菌病。该病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尚无预防该病的疫苗,也无特效治疗药物,所以,必需加强日常消毒和饲养管理。<br> 1病因<br> 1.1个体消化机能不健全<br> 刚断奶的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道容积小,胃内食物排空的速度快,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含量不仅少,而且活性不足。蛋白质的消化主要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而且胰液和肠液也很少,不能充分消化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断奶前仔猪采食以母乳为主,胃肠中胰蛋白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又能通过乳酸杆菌将部分乳糖转化为乳酸,维持胃内酸性环境,把胃蛋白酶原激活为有消化能力的胃蛋白酶,因而,对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的消化吸收率高。断奶后由于无乳糖断绝来源,乳酸生成减少,而且此时胃底腺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使胃pH值上升,酸度下降,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激活。受断奶应激的影响,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等的活性都显著下降,在断奶12~14 d后方可恢复到断奶前的水平,这就导致断奶仔猪在此时期对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率低。而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进入肠道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加上胃中游离的盐酸和蛋白酶较少,难以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加上仔猪的胃液只有当饲料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时才有少量分泌。那些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到达大肠道,成为细菌良好的营养,优势菌异常增殖,同时产生胺类物质,使肠道内菌群失衡,消化功能失调,导致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使仔猪肠粘膜极易损伤;且由于肠内毒素易被吸收,而肝脏的屏障机能较弱,毒素不能被中和解毒而引起自体中毒,刺激肠壁,引起腹泻。
发病机制、仔猪水肿病、防治措施
S858.28;R730.2;R587.2
2014-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