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7236.2013.08.0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试验旨在从方法学的角度比较3种有脑保护效应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及其保护作用,以期为IPOC机制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开颅电凝大脑中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 min)、模型2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60 min)、模型3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100 min),3个组再按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及缺血后处理组各分为3个亚组,计9组,每亚组10只,分别在灌注2和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灌注24 h后取大脑进行2,3,5-3氯4氮唑(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模型后处理后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显示,3种大鼠模型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且IPO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中电凝法缺血30 min时建模的成功率最高.电凝法缺血3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42.9%;线栓法缺血6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15.9%;线栓法缺血10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下降33.4%.电凝法缺血30 min后适应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最低.开颅电凝法缺血30 min再灌30 s/缺血10 s,反复3次的IPOC模型不仅保护作用强,而且模型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研究IPOC机制较好的动物模型.
局灶性脑缺血后适应、动物模型、建立、评估
40
S852.35(动物医学(兽医学))
863项目2012AA101302;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42
2016-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