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729.2011.11.012
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自尊的调节作用
目的: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检验自尊水平对两者之间联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1069人,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分化量表(DSI)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男生SF-36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及自我分化的与人融合、自我位置和情感反应性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 <0.001),而自尊得分低于女生(P=0.009).男女生SF-36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与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 =0.36 ~0.49;均P<0.001),而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45,-0.39;均P <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的自尊在DSI的自我位置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β=0.59,P<0.01).在女生DSI的其余因子及男生所有DSI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中未发现自尊的调节作用.结论: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我分化程度和自尊水平更高.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我分化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女生的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因不成熟的自我分化而体验到更多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困扰.
自尊、自我分化、低年级大学生、自我位置、心理健康、调节、横断面研究
25
B844.3;R749.055(心理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课题10YG19同济大学“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家庭系统动力学量化测评及干预研究
2012-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5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