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6729.2008.07.003
中学生内疚与羞耻差异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内疚与羞耻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内疚事件与羞耻事件问卷对1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同时对24名做深度访谈.结果:(1)中学生自我报告内疚事件中体验的内疚程度大于羞耻程度(6.0±1.2/5.0±1.7,P<0.001),羞耻事件中内疚程度小于羞耻程度(5.1±1.9/5.7±1.4,P<0.001);内疚在内疚事件里的评价高于在羞耻事件里的评价(6.0±1.2/5.1±1.9,P<0.001),羞耻在羞耻事件里的评价高于在内疚事件里的评价(5.0±1.7/5.7±1.4,P<0.001);(2)在内疚事件中,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各年级体验到的内疚程度均高于羞耻程度(如,初二5.8±1.4/5.1±1.6,P<0.001);在羞耻事件中,除初一和初二年级外,其余各年级体验到的内疚程度均低于羞耻程度(如,初三4.7±2.0/5.6±1.3,P<0.001);(3)内疚事件和羞耻事件在发生场合、伤害对象、后悔与面子方面的发生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如,内疚事件主要发生于私人化场合314(64.3%),羞耻事件主要发生于公开化场合329(65.9%)(X<,2=181.504,P<0.001);(4)中学生在内疚事件上的归因得分大于在羞耻事件上的归因得分(5.2±1.6/3.8±1.8,P=0.001).结论: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存在一个由相同到分化的关键期,大致在初三年级;"公开化和私人化"假没以及"伤害自我与伤害他人"假设同样适合于中国中学生群体;存在"后悔与面子"假设;个体对内疚事件更倾向于内归因,对羞耻事件更倾向于外归因.
内疚、羞耻、中学生
22
B844.2(心理学)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