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3614.2019.08.00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接受CRT的患者65例,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患者6例(9.23%),CRT有应答患者44例(67.69%).评价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合并疾病情况、心电图包括左束支阻滞形态特征、电极位置及电极间距等.随访(37.4±17.6)个月,并于术前及术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起搏器程控以及心脏超声等指标进行随访.结果: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患者心力衰竭病史短、心电图表现为真性左束支阻滞、左心房增大程度较轻、右心室电极位于非心尖部、且术后QRS缩短明显(P<0.05).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CRT后心功能恢复正常的预测(OR=12.452,95%CI:3.235~36.682,P=0.012).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共12例,其中5例患者心功能恢复正常,发生率41.7%.CRT后6个月,合并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与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提高[(15.50±13.45)%vs(4.19±3.34)%]及QRS时限缩短[(28.15±19.17)ms vs(11.92±4.03)ms)更显著(P均<0.05).平均随访(37.4±17.6)个月时,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死亡率低于非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0%vs 23.7%,P=0.030).结论: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CRT术后心功能恢复正常最强的预测因子.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测因素、左束支阻滞
34
R5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0540258
2019-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8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