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3614.2018. 06.009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 (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 (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 ] ;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Hg 、(87.9±19.4) mmHg,1 mmHg=0.133kPa] 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Hg、(63.7±18.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体外膜肺氧合、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33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8-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61-56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循环杂志

1000-3614

11-2212/R

33

2018,3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