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3614.2015.03.014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br>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者40例,NYHAⅢ级者38例及NYHA Ⅳ级者32例。同时匹配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时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的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及LVEF的相关性。<br> 结果:①试验组患者(NYHAⅠ~Ⅱ级者、NYHAⅢ级者、NYHA Ⅳ级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及B型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左心房内径(r=0.28,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35, P<0.001)、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r=0.64,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01)。③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治疗后NYHAⅢ者、NYHAⅣ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共死亡27例(预后差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110.3±40.2) U/ml,治疗后为(67.1±20.2) U/ml;而余下8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66.7±30.6) U/ml;治疗后为(50.3±24.5) U/ml,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r> 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心功能、预后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5-04-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