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的形态学分析及其对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形态,并探讨其对复位内固定技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31例;年龄62~91岁,平均72.8岁.致伤原因:行走摔伤35例,坠床致伤4例,交通事故伤7例.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为31-A1型11例,31-A2型35例.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根据术前评估结果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根据患者术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块形态特征;并对不同AO/OTA分型的骨折进行冠状位骨折鉴别分析.分别计算经术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确诊冠状位骨折的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测量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 TAD)J与内固定可靠程度.结果 X线片不易识别冠状位骨折,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冠状位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块形态.冠状位骨折块的形态特点:AO/OTA 31-A1型,骨折线从大转子顶端偏前部斜向后下延伸,在小转子以上,伴或不伴小转子骨折;AO/OTA 31-A2型,骨折线从大转子顶端偏前部斜向后下延伸到小转子以下.术前X线片上确诊13例(28.3%)冠状位骨折,CT三维重建确诊35例(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83,P=0.000).AO/OTA 31-A1型患者中,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确诊的冠状位骨折比例分别为18.2% (2/11)和54.5% (6/11),AO/OTA 31-A2型患者分别为31.4%(11/35)和82.9%(2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43,P=0.000;x2=20.902,P=0.000).在35例冠状位骨折患者中AO/OTA 31-A1型6例(17.1%),AO/OTA 31-A2型29例(82.9%).患者手术时间为80~112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为180~450mL,平均360mL.术后无感染、坠积性肺炎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3d复查内固定物均在合适位置,TAD为0.9~1.8 cm,平均1.4 c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 1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T三维重建较X线片能更好识别股骨转子间冠状位骨折;准确认识和分析冠状位骨折的发生率和形态学特征,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手术策略,以促进患者恢复.
股骨转子间骨折;冠状位骨折;形态学;复位
35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专项研究202040372
2021-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93-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