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报告一种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CT及MRI图像,根据矢状面终板完整性及椎体后壁完整性、椎体压缩程度,提出一种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2011年1月-2018年3月,将该改良分型系统用于评估并指导78例Kümmell病患者的治疗.男13例,女65例;年龄54~85岁,平均69.1岁.病程1~8个月,平均4.0个月.骨密度T值-3.86~-3.34,平均-3.66.骨折节段:胸椎47例,腰椎31例.根据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2例、B1型10例、B2型18例、B3型4例、C1型4例、C2型5例、C3型11例.参照分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A、B型患者均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C型患者选择PKP或后路椎体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图像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间及后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统计分析,该改良分型系统具有良好一致性.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3个月.各型患者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中间、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A2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椎体高度丢失;2例B2型、3例C1型及2例C2型患者PKP术中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2例B3型、3例C2型患者因骨水泥松动行经皮内固定联合伤椎强化处理.结论 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可用于指导Kümmell病的治疗,但目前临床应用例数有限,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Kümmell病、改良分型系统、治疗、临床应用
35
R683.2;R446;R979.1
2021-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6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