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影像学特征,探讨椎体“空壳”与骨折愈合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2例,女44例;年龄22 ~ 66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4例,高处坠落伤54例,重物砸伤38例.骨折节段:T115例,T1238例,L152例,L21例.压缩性骨折51例,爆裂性骨折65例.矢状面Cobb角8~ 27°,平均15°;伤椎前缘压缩程度20%~75%,平均44%.骨密度测量显示:骨量正常30例,骨量减少40例,骨质疏松41例,严重骨质疏松5例.观察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例数、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规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 ~ 18个月,平均13个月.共72例出现椎体“空壳”现象,主要集中于椎体前柱及上终板薄弱区附近(54/72,75.0%),以不规则形为主(50/72,69.5%).椎体骨折线走行与椎体“空壳”形态和复位后椎体骨折块移位有关;“空壳”形态转归可分为消失型、缩小型和塌陷型,椎体“空壳”体积和转归类型是影响椎体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结论 胸腰椎骨折后路复位术后椎体“空壳”发生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较高,椎体“空壳”转归类型及体积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胸腰椎骨折、“空壳”现象、内固定、影像学特征
31
R68;R6
四川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16PJ596;自贡市科技局项目2016SF04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Project of Sichuan Province16PJ596;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Project of Zigong2016SF04
201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7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