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目的 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1 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 cm×3 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 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μ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 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μ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1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3: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 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荧光示踪、兔
22
R616.2;R331.3(外科手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03030306
2008-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95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