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为临床行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1具成人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计算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螺钉走向的最小外偏角α、最大外偏角β和最大后倾角γ;21具寰枢椎标本摄正、侧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此术式中螺钉走行的α、β和γ,将标本上所测的数据与在X线片上测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并在标本上模拟这一术式.2004年10月~2006年7月,此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0~55岁;病程3~24个月.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术后摄X线片及CT.结果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反正弦原理,由各个测量指标计算出的α、β及γ,与在X线片上所测量出的α、β及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数据合并后α为14.0±1.6°,β为30.0±2.3°,γ为29.0±2.9°.模拟术式中实际应用角度:α为11.2±1.6°,β为28.8±2.3°,γ为29.3±2.9°.所有寰枢椎标本经固定后肉眼观察螺钉全部位于寰枢椎中,未出现螺钉穿出寰枢椎椎体外和寰椎侧块上、椎管内及损伤椎动脉.X线片示所有螺钉均位于理想位置.临床应用5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及CT均示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C级1例,D2级1例,D3级3例.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螺钉的进钉方向,采用前路经枢椎体至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则是安全可行的;但只能使寰椎在复位的位置获得暂时稳定,尚需一期或二期加行后路寰枢植骨融合,以达到永久的牢固固定.
寰枢关节、关节脱位、内固定、前路手术
21
R687.3;R32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7-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94-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