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8982.2018.18.008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Ⅲb期、Ⅳ期NSCLC患者94例、肺部良性疾病78例及体检健康者70例分别作为NSCLC组、良性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MIC-1水平.NSCLC组均接受靶向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组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血清MIC-1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且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 <0.05);NSCLC组不同TNM分期的MIC-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性别、靶向治疗方案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CLC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3和5个月MIC-1水平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降低(P <0.05);治疗前,治疗1、3及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个月时,治疗有效率32.98% ;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NSCLC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7.9个月.以1 390 pg/ml为临界值,将其分为MIC-1≤1 390 pg/ml组(59例)和MIC-1>1 390 pg/ml组(35例),两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90%和14.29%(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EGFR基因突变及MIC-1水平是影响NSCLC组MST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C-1水平与Ⅲ b期、Ⅳ期NSCLC组TNM分期和靶向治疗效果有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检测、靶向治疗、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时间
28
R734.2 (肿瘤学)
2018-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