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揭示平山病发病机制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平山病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平山病及揭示其发病机制的价值.方法 分析28例平山病患者的MRI表现,并与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总结平山病的MRI表现,并试图探讨发病机制.结果 下颈段脊髓萎缩18例,脊髓变扁平7例.病例组可疑病变段脊髓前后径为(5.0±0.4)mm,对照组C5~C7段脊髓前后径为(7.3±0.5)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患者屈颈位均出现C4~7椎体平面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脊膜外后间隙增宽,病例组病变段后硬脊膜外间隙为(6.3±0.5)mm,对照组为(4.0±0.4)mm,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屈颈位增强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可见异常增粗并明显强化的静脉丛,自然位显示静脉丛基本消失;对照组屈颈位颈段后硬膜外间隙未见增粗强化的静脉丛.结论 平山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自然位和屈颈位的颈椎平扫增强MRI可作为平山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探讨的常规手段.
平山病、磁共振成像
25
R746.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6-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