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民":早期《新青年》的青年构想(1915-1918)
民初二次革命受挫后,陈独秀试图将青年培养为"理想国民"以求"再造共和".但早期《新青年》构想中的"理想国民"并非稳固不变的实体,而是在个人、国民、人类间重叠、游移、流动的复合形态.杂志首先在政治人格层面确立了独立个人,于个人与国家的张力结构中来回往复、尽可能撑开一定空间,却因理论推衍显得较为空洞.后续对孔教的批判倒使抽象的"共和"理念在家庭、女子、文学等问题的展开中,落实为具体的现代"人"之生活图景.随着欧战局势变化,也出于杂志与"国粹派"的论争,"世界"意识逐渐取代"国家"观念,成为"人类"之一员的渴望超过了最初的"国民"诉求.
《新青年》、青年、国民、孔教
K258.19;D630;C912
2023-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