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运动”中的台湾话文论争——1930年代台湾文学的语言问题与“民族形式”之难
1930年代的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一方面是“五四”新文学进入台湾以后所引起的自发和自律的“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深入和延续;另一方面是对抗日本殖民者强制普及的“国语”(日语)教育进程中愈发深重的“汉文危机”而产生的汉语文改造与保存的实践运动.本文试图以东亚的“国语运动”为背景、以“民族形式”为理论入口,将这场论争的复杂面向,还原到当时的殖民统治、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语境下,发掘论争中有关地方语言和文学形式问题所指向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分裂与想象性弥合.
台湾话文、1930年代、国语、民族形式、殖民现代性
202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