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21430-20200416-00302
血栓弹力图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北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置管组在置管前B超检查双侧颈内静脉,选择内径较大、充盈良好的血管及部位置管,若双侧颈内静脉均不充盈,补液改善后再穿刺;同时在TEG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选择抗凝、抗血小板或降低血黏度等药物抗栓;每日B超监测置管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发现置管静脉塌陷或血流缓慢,则查找原因并予以改善,一旦发现血栓形成,拔除导管。常规置管组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并根据体表标志穿刺置管。两组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方案执行。记录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情况。结果:最终纳入97例患者,其中联合置管组51例,常规置管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Caprini)、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高出血风险比例、疾病类型、凝血障碍比例、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置管组抗凝治疗比例高于常规置管组(66.7%比30.4%,
P<0.01),且血栓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置管组(39.2%比78.3%,
P<0.01),形成的血栓也明显小于常规置管组〔cm
3:0.077(0.047,0.089)比0.341(0.070,0.378),
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基于TEG及床旁B超指导下的集束化抗栓措施能降低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发生率,且形成的血栓较小,未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栓弹力图、B超、血栓形成、颈内静脉
32
北海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北科合201803004;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of Beihai Cit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201803004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