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6.12.008
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 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MV)的时机与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治疗的IHC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且年龄>18岁的MV患者。根据患者开始CPR至进行MV的时间分为MV早期组(≤10min)和MV晚期组(>10min)。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24h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和运动反应,以及CPR成功率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最终纳入210例患者,男性13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4±13.17)岁。MV早期组124例,MV晚期组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律类型及心搏骤停(CA)原因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MV早期组24h有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运动反应的患者比例及CPR成功率均明显高于MV晚期组(59.68%比31.40%,59.68%比31.40%,54.84%比24.42%,54.84%比24.42%,70.16%比51.16%,均P<0.01);MV早期组CPR后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MV晚期组(μg/L:478.39±57.21比510.05±62.83,P<0.01),而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4±0.72比7.13±0.67,P>0.05);MV早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MV晚期组(d:24.15±3.04比30.28±4.17,P<0.01),而存活出院率则明显高于MV晚期组(41.94%比26.74%,P<0.05);MV早期组出院时神经功能1~2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MV晚期组(44.35%比15.12%,P<0.01)。结论在IHCA患者CPR早期(≤10min)建立MV有利于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和神经功能预后,提高CPR成功率。
心搏骤停、院内、机械通气、心肺复苏、预后
28
R44;R5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GSWSKY-2014-51
2017-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0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