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5.03.009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识别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脉搏血氧波形的特征变化,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的无创、简便、快速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方法。方法描述性研究。建立小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持续3 min后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5 cm,频率为105次/min),同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复苏2 min后给予100 J双向波电除颤,再次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实时记录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脉搏血氧波形,应用时域结合频域波形分析技术评价围CPR期脉搏血氧波形的变化特征。结果除1只动物死于麻醉诱导阶段外,其余6只均诱发室颤成功。①室颤后动物有创血压及脉搏血氧波形消失;胸外按压时PETCO2为(18.83±2.71)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舒张压为(23.83±5.49)mmHg;除颤后1 min内PETCO2〔(51.83±9.35)mmHg〕和动脉舒张压〔(100.67±10.97)mmHg〕均较按压时明显增高(t1=8.737、t2=25.860,均P=0.000),且出现动脉血压波形,提示ROSC。②成功入组动物均出现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改变,其在诱发室颤—胸外按压—ROSC—停止按压各阶段的时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规律按压波—波动融合波—稳定脉搏波;频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单纯按压峰—双峰或融合峰—单纯脉搏峰。结论通过时域结合频域的方法分析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变化,不仅能及时发现心脏停搏,还有助于快速识别CPR过程中的ROSC。
脉搏血氧波形、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时域法、频域法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4001-0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业基金201502019;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2-650
2015-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3-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