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器官衰竭: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2095-4352.2015.02.16

创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器官衰竭: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引用
通过血栓弹力检测仪(ROTEM)评估创伤患者高凝状态的资料有限,且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目前并不明确。近期有学者对创伤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旨在确定ROTEM检测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率,并评估早期血液高凝状态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否有预测价值。高凝状态被定义为血凝块强度(G值)>1.17 Pa,低凝状态定义为G值<0.5 Pa。该研究共纳入101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24 h后进行ROTEM检测。最后对948例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平均年龄38(26~53)岁,77%为男性,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13(8~25)分。入院时,7%的患者处于高凝状态,8%处于低凝状态。有10%的患者在创伤后第一个24 h出现高凝状态。凝血功能降低显示具有较高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代表更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高凝状态患者病死率为0,正常凝血功能患者为7%,低凝状态患者为24%(P<0.001)。外源性ROTEM(EXTEM)凝血时间(CT)、血凝块形成速率(α值)和G值是MOF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预测因子。该研究显示,创伤后24 h高凝状态的发生率为10%,与低凝状态发生率相似。而明确识别高凝状态的临床结局,以及早期、有针对性地使用抗凝剂的治疗作用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5-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32-13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95-4352

12-1430/R

2015,(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