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4.12.005
机械通气患者低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气囊压力情况及低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重症医学科预计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气管插管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选时及每日07:00、15:00、23:00的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以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或死亡为观察终点。根据患者观察期间低气囊压力发生率分为低气囊压力发生率<25%组(低气囊压少组)和低气囊压力发生率>25%组(低气囊压多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气囊压力变化的因素如体质指数、气管插管直径、气管插管使用时间、镇静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是否外出、翻身次数、吸痰次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低气囊压发生较多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53例患者入选,共测压812次,46.3%的气囊压力不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低气囊压力204次(占25.1%)。低气囊压力发生率>25%的患者24例(占45.3%),平均低气囊压力发生7(4,10)次。与低气囊压少组比较,低气囊压多组首次气管插管使用时间明显延长〔h:162(113,225)比118(97,168),Z=-2.034,P=0.042〕,而两组间气管插管直径、气管插管至首次气囊压力测定的时间、ICU住院期间外出例数、镇静和镇痛时间、翻身次数、吸痰次数等可能影响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的因素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影响低气囊压力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28 d脱机成功率、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低气囊压多组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低气囊压少组〔d:13(8,21)比10(6,18),Z=-2.120,P=0.034〕。结论非正常范围内的气囊压力在气管插管患者中较为常见,气管插管使用时间越长,低气囊压力发生越频繁;需要加强对气囊压力的监测和管理。
气管插管、气囊压力、机械通气、影响因素
R5 ;R47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7-1042
2014-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7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