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3-0603.2001.10.031
血流影像动态计量分析预警首次PTCA术后施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
@@ 以往的研究表明,梗死心肌的功能恢复与再灌注后流向梗死区域的冠脉血流增加有关.最近日本研究人员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流影像动态计量(corrected thrombolysis in my 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CTFC)评价了冠状血管血流增加与成功施行经皮腔内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者测定了104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成功施行PTCA患者(TIMI 3级)的CTFC指标.在施行PTCA 前或施行PTC A 1月后,对患者的CTFC 血管壁运动积分指数(CTFC 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心包渗出情况,通过二维超声心动描记进行分析.根据平均CTFC的差别,将患者分为2组,T IMI3级慢血流组(45例,40>CTFC >或=23)和TIMI 3级快血流组(59例,CTFC<23). 再灌注前,2组患者的基础条件和WMSI无显著差别,但TIMI 3级快血流组心脏功能的改善比 TIMI 3级慢血流组显著.TIMI 3级慢血流组患者心包渗出及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发生率比 TIMI 3 级快血流组高.通过连续变量分析排除年龄、性别、TIMI等级、PTCA前血管流量、病态血管数量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等影响因素后,发现CTFC与WMSI两者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 =0.60,P<0.001).研究者认为,低CTFC与梗死动脉实施PTCA后功能恢复良好有关.因此,CTFC能预警成功施行PTCA患者的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
冠脉血流、影像、动态计量、分析预警、术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冠状血管、心脏功能、临床预后、顽固性心力衰竭、再灌注、血管成形术、血管壁运动、影响因素、心包、首次发生、渗出
13
TB5;R6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