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

引用
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PIC)、枕大池2次注血法(ACM)和交叉前池注血法(APC)制作大鼠SAH模型.观察不同模型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及含量、脑血管痉挛程度及持续时间、伴发脑水肿、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结果 三种方法均成功制作SAH模型.病死率:PIC为46.2%,ACM为25.0%,APC为11.1%.血管痉挛高峰时间:PIC与APC均为第2天,第3-5天恢复正常;ACM为第5天,持续7 d.蛛网膜下腔血液量:ACM为(240.50±25.38)μl,APC为(172.15±25.45)μl;PIC模型变异大,为60-520#xl,平均(267.12±45.86)μl.PIC模型脑水肿最重,ACM与APC模型脑水肿相对较轻.PIC模型造成严重的BBB通透性损害,另两组损害程度相近.结论 三种方法制成的模型适用于研究SAH不同病理生理改变的需要.PlC脑水肿重,病死率高,适用于SAH后脑损害的机制研究;ACM脑血管痉挛的时间特征与人SAH后血管痉挛接近,适用于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APC血液恒定分布于前循环,病死率低,适用于研究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动物、血管痉挛、颅内、脑损伤

13

R743.35(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CT07C100;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基金2007035

2008-11-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09-41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009-122X

44-1459/R

13

2008,13(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