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置管法的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9.01.013

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置管法的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 探讨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FT)置管法对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普通外科应用改良内镜引导下置管法(改良组)和传统内镜旁置管法(传统组)行FT置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下消化道功能正常;不能经口或鼻胃管进食,需进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预计FT留置时间不超过2个月.排除标准包括胃镜检查禁忌证、疑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疑精神病或存在消化道炎性病变以及患有胸腹主动脉瘤者.改良组是将FT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胃镜进至胃腔,经活检孔用活检钳夹住FT前端细部,胃镜直视下将活检钳和FT插入幽门或吻合口,并向十二指肠或输出袢推送5 cm以上,推送过程中胃镜不通过幽门或吻合口;松开并退出活检钳,同步将FT向十二指肠或输出袢推送,经活检孔插入异物钳,在胃内钳夹FT管身推进至幽门或胃肠吻合口;多次同法操作,直至负压吸引腔到达幽门或胃肠吻合口;轻柔退出胃镜,将导丝缓慢退出,固定FT.传统组则采用异物钳钳夹FT前端,在操作中需胃镜、异物钳、FT三者一起同时经过幽门或胃肠吻合口,整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或输出袢进行置管.记录置管时间,置管后1 h内行X线透视检查FT位置,并评估比较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改良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8(37~76)岁,上消化道解剖正常27例(结肠癌和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各分别有17例和10例),上消化道解剖改变45例(胃癌伴幽门梗阻和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分别有18例和27例).传统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3(36~79)岁,上消化道解剖正常33例(结肠癌与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分别有20例和13例),上消化道解剖改变36例(胃癌伴幽门梗阻和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分别有15例和21例).上消化道解剖正常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少于传统法[(4.9±1.7)min比(7.6±1.7)min,t=6.683,P<0.001];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也少于传统法[(6.6±1.6)min比(10.5±2.6)min,t=4.724,P<0.001];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同样少于传统法[(11.3±2.5)min比(15.1±3.5)min,t=4.513,P<0.001].上消化道解剖正常患者改良法与传统法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消化道解剖改变患者改良法的置管成功率虽高于传统法[97.8%(44/45)比86.1%(31/36),χ2=2.880,P=0.089],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法[0比8.3%(3/36),χ2=3.894,P=0.048].结论 无论上消化道解剖正常与否,改良内镜引导下FT置管法比传统内镜旁置管法置管时间少,置管成功率高,且安全;可推广应用于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患者.

置管方法、内镜、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

22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联合专项基金2017FE467?090 Fund program:Association Foundation Program of Yunn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and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2017FE467?090

2019-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9-8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1671-0274

44-1530/R

22

2019,2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