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6.09.017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17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74例(4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P=0.0002)、新辅助放化疗后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12)、ypT分期(P=0.0000)、病理类型(P=0.0040)及肿瘤退缩程度(TRG)(P=0.0338)有关。进一步将以上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OR=2.385,95%CI:1.372~4.147, P=0.0021)、放化疗后CEA水平≥5μg/L (OR=2.310,95%CI:1.005~5.307, P=0.0486)、ypT分期偏晚(OR=2.592,95%CI:1.236~5.432, P=0.0117)是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RG和病理类型并非其独立危险因素,即使TRG1(即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仍有15.8%(3/19)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年龄偏小、新辅助放化疗后CEA≥5μg/L以及肿瘤浸润较深的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故应慎重选择非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方案。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淋巴结转移

19

R73;R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307Fund progra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172307

2016-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40-10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1671-0274

44-1530/R

19

2016,19(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