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牵扯痛的新机制-背根神经节外周端的大劈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内脏牵扯痛的新机制-背根神经节外周端的大劈叉

引用
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牵涉痛与病变内脏有一定解剖相关性.以往研究表明,脊髓的二级神经元(如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同时接受内脏和躯体感觉信息的传入,是内脏牵扯痛的解剖基础.本文采用双荧光标记和电生理学等方法,证明感觉信息传递的一级神经元(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外周端存在分叉现象,为内脏牵扯痛提供新的解剖基础.方法:(1)双荧光标记法:DiI注射到内脏器官(如远端结肠、膀胱和胃),CTB488注射到相应的皮肤(如尾根部、胸背部),观察不同阶段DRG神经元的荧光双标情况.(2)建立内脏痛模型,包括结肠炎、膀胱炎和胃炎.(3)在体电生理记录法:记录DiI和CTB488双标C伤害性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结果:(1)结肠或膀胱与尾根部皮肤的双标细胞,主要集中在L6、S1和S2背根神经节.胃与胸背部皮肤的双标细胞,主要集中在T7-T12背根神经节.(2)在结肠炎和膀胱炎的大鼠,伊文氏蓝渗出位于尾根部皮肤.在胃炎的大鼠,伊文氏蓝渗出位于胸背部皮肤.在3种内脏痛模型,相应皮肤部位的痛阈值均降低.(3)在结肠炎的大鼠,荧光双标DRG神经元的的感受野同时位于结肠和皮肤.在体电生理记录显示,荧光双标的C伤害性神经元对内脏刺激(结肠扩张)和体表刺激(对外周皮肤的机械、伤害性、热和冷刺激)反应均增加.同时,荧光双标的C伤害性神经元,自发放电的频率增加.本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外周端存在大劈叉,即同时支配内脏和外周皮肤,为内脏牵扯痛提供新的解剖机制.

26

2020-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77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006-9852

11-3741/R

26

2020,26(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